“被入职”现象须从严治理

来源:安徽日报
浏览: | 时间:2020-08-19 14:40:20
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却在个税App上查询到工资记录,近段时间有不少大学生发现自己莫名“被入职”。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近期税务部门与公安、教育等部门依法查处了一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涉税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宁波、深圳等地多家企业和部分地区高校学生。

调查发现,大学生信息泄露多指向学校内部。一些企业利用买来的大学生信息虚假申报,借此偷逃税。比如,北京某设计咨询公司冒用高校25名大学生身份信息进行虚假申报,虚列人员成本45.26万元,偷税11.25万元。企业之所以盯上大学生,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尚未就业,其很少会关注个税缴纳等情况。

“被入职”直接给大学生带来权益侵害。税务人员表示,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信息被冒用后,由于到期没有申请汇算清缴,可能会产生欠税、无法打印完税证明等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时,招聘单位可能会对其应届生身份和个人诚信产生误会……对此类现象不能掉以轻心。相关部门当积极作为,杜绝不法企业借此偷逃税。一方面,税务部门有必要做好相关知识普及,增强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各相关职能部门当加强协作,强化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实施偷税行为的打击。再者,要重罚失信企业,并降低其信用评级,加大不法企业的违法成本。

从学校角度来看,当加强大学生身份信息保护和规范管理。例如,学校在收集信息时,一个大表直接发到学生群里,就埋下了信息泄露隐患。学生在打印文件时,经常会用U盘拷贝到店铺的电脑上,不会注意文件有没有删除,这同样留有隐患。于此,高校当加强人员管理及技术防范,提升学生信息的安全性。

网络平台也须依法行事。据报道,有记者在某网络平台搜索发现一些卖家在倒卖身份信息,甚至有的身份证、手机号、住址等基本信息才几分钱到几毛钱。网络平台理应对此多些规制性措施,以防给不法经营行为提供便利。



| 相关新闻

近日,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在重庆市成功举办。安徽省连续8届参加说课现场展示环节,均取得优异成绩。
浏览:4次  时间:10:24

3月1日上午8点半,《疫情下的家校共育》公益讲座如期开讲,合肥市杏林小学的全体老师和家长朋友们一起观看学习公益讲座。
浏览:2次  时间:09:43

8月6日8:00至9日17:00安徽普通文理科高职(专科)院校批将进行志愿填报。近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就招生工作召开会议,会议介绍了学校的相关情况以及2020年招生计划。
浏览:1次  时间:09:44

从省教育厅获悉,经教育部批准,今年我省有35所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共获批82个本科专业。新增专业点数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五。
浏览:1次  时间:14:04

今日起,我省高考考生开始填报文理科本科提前批(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高职(专科)提前批和艺术、体育类各批次志愿
浏览:1次  时间:08:47

近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2020年安徽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导》补充说明,对四项信息做了相应更改调整。
浏览:1次  时间: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