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入职”现象须从严治理

来源:安徽日报
浏览: | 时间:2020-08-19 14:40:20
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却在个税App上查询到工资记录,近段时间有不少大学生发现自己莫名“被入职”。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近期税务部门与公安、教育等部门依法查处了一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涉税案件,涉及北京、河北、宁波、深圳等地多家企业和部分地区高校学生。

调查发现,大学生信息泄露多指向学校内部。一些企业利用买来的大学生信息虚假申报,借此偷逃税。比如,北京某设计咨询公司冒用高校25名大学生身份信息进行虚假申报,虚列人员成本45.26万元,偷税11.25万元。企业之所以盯上大学生,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尚未就业,其很少会关注个税缴纳等情况。

“被入职”直接给大学生带来权益侵害。税务人员表示,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信息被冒用后,由于到期没有申请汇算清缴,可能会产生欠税、无法打印完税证明等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时,招聘单位可能会对其应届生身份和个人诚信产生误会……对此类现象不能掉以轻心。相关部门当积极作为,杜绝不法企业借此偷逃税。一方面,税务部门有必要做好相关知识普及,增强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各相关职能部门当加强协作,强化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实施偷税行为的打击。再者,要重罚失信企业,并降低其信用评级,加大不法企业的违法成本。

从学校角度来看,当加强大学生身份信息保护和规范管理。例如,学校在收集信息时,一个大表直接发到学生群里,就埋下了信息泄露隐患。学生在打印文件时,经常会用U盘拷贝到店铺的电脑上,不会注意文件有没有删除,这同样留有隐患。于此,高校当加强人员管理及技术防范,提升学生信息的安全性。

网络平台也须依法行事。据报道,有记者在某网络平台搜索发现一些卖家在倒卖身份信息,甚至有的身份证、手机号、住址等基本信息才几分钱到几毛钱。网络平台理应对此多些规制性措施,以防给不法经营行为提供便利。



| 相关新闻

合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第六中学教育集团、第八中学教育集团、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合肥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集团化发展。
浏览:5次  时间:15:05

近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做过研究论证。
浏览:5次  时间:09:27

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部署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浏览:5次  时间:11:29

昨天,据从省委组织部获悉,为推进安徽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安徽省决定面向全国部分重点高校选调300名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安徽干事创业。
浏览:5次  时间:10:25

  近日,北京市教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行为的意见》,明确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划出二十条红
浏览:4次  时间:09:11

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部将在供给精准、硬件扩容、导师提质、教学创新、监管到位等方面发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下降。
浏览:4次  时间: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