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能源探索采煤沉陷区系统治理新模式

来源:新华网
浏览: | 时间:2024-09-06 15:53:32
初秋时节,安徽省淮南市顾桥煤矿采煤沉陷区50亩“漂浮式水稻”长势喜人,稻穗迎风摇曳,从空中俯瞰绿油油的稻田,星罗棋布、整齐排列,一幅丰收在望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按照“三色图引领”“三规划融合”“三类型治理”工作思路,合理统筹当期与长远、政府与企业、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关闭矿井与生产矿井、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等各方面关系,加强系统性、立体式、资源化综合治理实践探索,恢复近10万亩未入水损毁土地耕种功能,实现采煤沉陷区绿色“蝶变”。先后荣获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中华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独具淮河能源特色的坚持资源开采与沉陷防治同步、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修复还“绿水青山”
在淮南市蔡家岗,春申湖生态湿地公园,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自7月份开园以来,周边的居民纷纷带着家人来这里拍照打卡,见证采煤沉陷区的精彩蝶变。公园建成之前,这里是当地人俗称的“老鳖塘”,野草丛生、坑坑洼洼,也是原谢一矿采煤沉陷区。2020年,遵循“因地制宜、最小干预”的理念,淮河能源集团会同政府坚持分区分类施策,践行“企业基础治理+政府美化提升”思路,配合政府建成占地1万余亩,融生态休闲、亲子娱乐、游学研学于一体的春申湖公园,实现“往夕塌陷区——今日春申湖”的华丽转变。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淮河能源集团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系统谋划,逐渐形成了一套沉陷区治理工作思路和方法。
在淮河能源集团资源环保部,一张挂在墙上的《采煤沉陷区“三色图”》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聚焦矿区多煤层开采、稳沉时间长的特点,该集团按照10年及以上阶段稳沉区、10年以下非稳沉区和永久安全区进行分类管理、分级治理,建立了采煤沉陷区“三色图”,推进治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
“依据采煤沉陷区‘三色图’和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我们同步制定了采煤沉陷区治理中长期规划,分别实施去产能关闭矿井稳沉区治理、在生产矿井‘边开采、边治理’,实现了资源开采与沉陷防治同步、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结合,形成一条淮南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新路径。”淮河能源集团资源环保部部长蔡跃章表示。
通过推进治理项目一体化实施、专业化运营,淮河能源集团已完成修复治理关闭矿井稳沉区面积7.2万亩,在提升治理修复效率的同时,积极推广淮南矿区沉陷治理及生态修复经验,在行业内打响了淮河能源生态治理品牌效益。今年7月,李一项目作为淮河能源集团“十四五”生态修复治理重点项目,以及首个稳沉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截至目前,已累计修复治理面积达到5861亩,其中恢复耕地面积3681亩,修筑道路11公里,修复水系5公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追光逐绿寻“金山银山”
走进丁集煤矿采煤沉陷区2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该项目是淮河能源集团首个“水面光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体化示范项目,也是安徽省内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项目,入选2023年“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项目是去年12月建成投产的,预计运行寿命25年,全部上网电量约55.2亿度,全寿命周期内相当于节省标准煤约1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2万吨。”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总经理束金根介绍,项目的成功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废弃水域资源,同时,还可以提高发电量、保护水资源、节约煤炭资源、改善沉陷区生态环境,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淮河能源集团坚持“三规划融合”,加强立体系统修复,统筹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因地制宜利用,聚焦10年以下非稳沉区可利用功能恢复,把采煤沉陷区治理与水面光伏项目建设相统筹,一体化推进。相继建设了凤台县多能互补基地,规划建设12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35万千瓦沉陷区水面光伏项目;建设潘集沉陷区治理+光伏基地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25万千瓦沉陷区水面光伏项目。同步开展损毁建构(筑)物拆除和沉陷区水域岸线治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经过地表和水面废弃物清理、堤坝加固、修筑护坡、建造亲水平台、沟渠道路修复、植被绿化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改善了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有效缓解,地貌景观得到绿化,形成了工业化应用推动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良性循环。
“十四五期间,企业将立足采煤征地、补偿、治理、提升等优势,加大光伏发展与沉陷区治理统筹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工作,把包袱变财富,在进一步助推企业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完美融合。”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新能源发展事业部部长尹俊介绍。
稻渔共生绘“绿色画卷”
8月22日,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淮南,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评估显示,在全国首次试验的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浮床水稻获得成功,已完成早稻头茬收割,亩产约280公斤。
随着煤矿开采,淮南矿区沉陷区水域面积逐年扩大。如何在修复治理沉陷区水域生态的同时,把采煤沉陷区转变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成为企地近年来主攻的课题。为统筹协调煤炭资源开采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拓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耕地保护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淮河能源集团与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凤台县顾桥煤矿采煤沉陷区实施“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打造50亩“漂浮式稻田”。
一株株水稻“漂”在水面上,嫩黄色的稻穗日渐饱满。在漂浮的稻田里,采用纳米膜、种养、浮筒3种模式培育的6个品种水稻长势良好,绿油油的稻田成为万亩采煤沉陷区水面的一道别样风景。经过全过程环境监测,发现浮床水稻种植不仅促进了水质向好,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吸引了野鸭、燕子等野生鸟类聚集于此。目前,各品种水稻长势符合预期,首批次成熟的“南陵早2号”水稻,头茬亩产280公斤,再生稻已经出苗,预测亩产将再增加100公斤。
接下来,淮河能源集团还将在此基础上推行渔农互补模式,利用塌陷区水面“牧”渔,形成“水上浮床种植农作物+水下网箱养殖水产品”立体模式,“一水两用、综合开发”,
实现水面种植与水下养殖、水底增肥土壤与水面种植土循环利用、沉陷区水域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三个统筹。
“这是我们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的一次探索实践,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解决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矛盾。”淮河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浮床水稻既填补了采煤沉陷区绿色治理的空白,也是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探索。(孙仁强)


| 相关新闻

9月11日,安徽省郎溪县毕桥镇举行了2024年下半年新兵入伍欢送会。毕桥镇人武部干部,各村(社区)民兵营长,以及新兵家属代表欢聚一堂,共
浏览:31次  时间:10:09

如果说山风习习,潺潺溪水让你释放大量的内啡肽那么唤醒多巴胺的按钮交给天柱山九曲河漂流避暑音乐节2024年8月15日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狂欢更
浏览:23次  时间:14:22

浏览:21次  时间:13:55

9月6日,由南陵县委组织部主办,南陵县农业农村局、南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办,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
浏览:21次  时间:16:39

浏览:19次  时间:10:07

今年以来,安徽省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把抓好退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克服机构改革控编减编影响,超比例征集
浏览:18次  时间: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