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与强者共舞的长三角“插班生”

来源:中安在线
浏览: | 时间:2020-06-03 09:01:07
5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和江淮汽车集团签署协议:大众汽车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一天,大众汽车集团还宣布,向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投资约11亿欧元。
 
江淮汽车和国轩高科的总部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此举意味着,今年内,大众将要在合肥投资21亿欧元。专家分析,即将问世的“江淮大众”将成为大众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基地,安徽省有望成为中国电动出行的产业基地之一。
 
一个月前,4月29日,“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带着70亿元投资,将总部落户合肥。蔚来CEO李斌称:“这是双方的合理选择”。他表示,蔚来将助力合肥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为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月8日,合肥1126亿元大项目集中开工,包括蔚来中国总部、长鑫333亿元项目、中关村、空港医院均出现在开工名单中。其中,合肥空港集成电路产业园占地面积约8000亩,依托长鑫存储致力于打造产城融合的国家存储基地、世界一流的存储产业集群,重点规划建设电子化工材料集中区。
 
江淮大地呈现出万马奔腾的火热和朝气。其中,既有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的韧劲,更有安徽这个长三角的“插班生”绝不做“差等生”的气魄。
 
一体化发展需要“排头兵”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名称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此,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兴感受尤为深切。
 
七年前,张伟兴所在的公司从上海转移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苏滁高新区,由此步入发展快车道。“长三角一体化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研发中心在上海,总部和模具加工在浙江,生产基地在安徽,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户不断扩大。这段时间,上海等地的车企纷纷找我们合作。”张伟兴告诉记者,公司决定追加投资进行二期建设,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如果说这家企业有着鲜明的长三角一体化印记,那么,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开发园区,则是安徽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
 
落户苏滁高新区,除了滁州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较低的土地成本组成的“基础引力”外,让张伟兴意外的是,作为第一批入园企业,胜华波从一开始就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
 
记者注意到,高新区的审批章上有个不太醒目的“2”字,被称作“二号章”。苏滁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永宾介绍:“借助‘二号章’,重点涉企市级审批事项全部下放至高新区,很多企业的审批手续在一天内可以办结。”为了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安徽省在国土、规划、环保、建设等方面赋予高新区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我们全面借鉴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让营商环境处处体现出‘高效’。”赵永宾表示,目前中新苏滁引进的工业项目中,长三角区域占比超过70%。
 
在宣城市,“一根羽毛”的故事广为流传。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南部的新塘街道,有着近百家羽绒企业,羽绒制品占全国市场80%以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要素稀缺、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新塘羽绒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瓶颈。从2015年起,萧山20余家企业选定了安徽宣城作为全新的羽绒产业发展基地,实现“跨界”发展。
 
新塘“腾笼换鸟”,宣城“筑巢引凤”。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动了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资源充分流动,为块状经济良性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萧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宣城市利用一手牵着浙江、一手连着江苏的地缘优势,主动对标苏浙沪,下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被列为该市科技创新“1号工程”的宛陵科创城,是宣城市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协同创新平台,已纳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一体化发展更需要“集团军”
 
4月15日,安徽第四批贯彻“六稳”的270个、总投资1523.4亿元、覆盖安徽16个市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当天,皖江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揭牌。这意味着安徽进一步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水平,在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方面向前更加推进一步。
 
“E=hv”,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说公式。在合肥市西郊,形如“E=hv”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如火如荼,不久,这里将建成我国首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实验室。
 
400公里外的上海,2019年成立的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与这个实验室遥相呼应,而中心的筹建人之一,就是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中心明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以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为基础,联合在沪相关量子科研力量,推进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创新,培育和发展量子信息新兴产业,支撑量子信息领域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乳交融。
 
2019年10月,安徽省党政代表团主动赴沪苏浙开展多主体多领域开放对接,签署了15项会谈纪要和合作协议,带动市、县、开发区、企业与沪苏浙加快合作,达成118个合作事项,总投资近1200亿元。合肥、杭州拟共建“智慧城市”和产业园区,滁州、马鞍山分别拟与南京共建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铜陵正深化与阿里云智慧工业大数据产学研合作。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安徽,从一个中部内陆省站到了直接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前沿,成为长三角新的“插班生”。
 
“我们和苏浙沪的差距很大!”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感叹。2018年9月,宣城调研组赴苏浙考察。“一路走,一路对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我们都在后面。真的坐不住。”
 
铜陵、安庆、芜湖……各市县纷纷外出取经,对照先进找差距。
 
急切,是因为“插班生”安徽不愿做长三角一体化的“差等生”,而是要有“合伙人”的冲劲和担当。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行动计划2020年工作重点已经敲定。今年,安徽省将实施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推进98个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和项目。除了推进皖江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启动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产业城建平台,今年全省还将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建设工程。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方面,今年将共建杭黄产业合作园。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以来,成果备受瞩目。今年,安徽将加快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推进能源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推进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实施长三角联合攻关。
 
“今年,我们将建立健全长三角跨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协同会商机制,持续打通省际断头路。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开通运营商合杭铁路合肥以南段,并全面开工合肥—新沂高铁安徽段。”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介绍,为了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今年安徽省还将推进安徽创新馆和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推动覆盖长三角全域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风起,镝鸣。“承东启西”的安徽,正在发挥“左右逢源”的优势,既谋一域,更谋全局,在长三角这块热土上,与强者共融、共舞、共进。
| 中国网韵动安徽直播
| 相关新闻

文化和旅游部12月29日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确定2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被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
浏览:20次  时间:10:34

11月17日,第二届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合作论坛在合肥市开幕。本次论坛以“育先机开新局谱新篇”为主题,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展示长三角地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浏览:3次  时间:13:54

“十三五”以来,安徽铁路建设按下“快进键”,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830亿元,新增铁路运营里程950公里。至此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5100公里。
浏览:3次  时间:13:58

7月28日,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各省(区、市)2019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安徽省获A级的好成绩。
浏览:2次  时间:10:03

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了2018年度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发展评价结果,评价以2018年国家高新区统计数据和发展情况为基础,我省6个国家高新区参与了评价。
浏览:2次  时间:08:36

安徽省全力打好“两线作战”防汛救灾硬仗
浏览:2次  时间:08:37


PC版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