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龙眠街道沿河社区党委积极探索把积分制管理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大课题中,汲取六尺巷精神的丰富养分,引导居民在“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精神指导下,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探索出一条党委集中统筹、各级组织参与、居民有效自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构建三级评议体系,突出“以评促治”。搭建组织架构,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组织+楼栋长”的三级组织架构,设立社区、网格(楼栋)两级“六尺巷和谐理事会”,将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纳入理事会,建立起覆盖全体居民的“和谐积分”档案。创新评分制度,和谐积分由定性评价和动态评价两部分构成,通过“三议两审一公开”制度,每半年对居民社会道德、人际关系、个人品行等定性指标进行评议,建立“8+X”评议清单,将六尺巷精神与评议标准紧密结合,鼓励居民积极践行文明新风、主动参与社区创建和志愿服务,同时将文明创建、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反诈宣传、电动车上牌等社区重点工作动态纳入积分内容,突出以“评”促“防”。动态校准积分,畅通积分修复机制,对于定性评议中得分较低,但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达到一定次数并获得两级理事会认可的用户,启动积分修复程序,保持积分等级的动态调整。
搭建多元礼遇场景,构筑“向善”氛围。积极对接市级福利,注重点面结合、条块统筹,多方位、立体式拓展积分应用场景,让积分福利“触手可及”,在全社会构筑“向善无价、和谐光荣”的浓厚氛围。社区主动研读桐城市级层面出台的22项针对积分用户的福利清单,让居民在交通、旅游、购物、健康等生活各方面都能享受到福利。主动拓展自有应用场景,将居民物业费减免、老年食堂就餐等福利就近给予到积分较高的居民。金星中央城小区积分靠前的200名居民,每年享受物业费9折福利,每年共兑换福利超过2.6万余元。社区在自营的老年食堂还定期开展和谐积分回馈活动,针对积分较高的用户,其父母或指定受益人可享受老年价格基础上再打折,并可享受送餐到家服务;社区与辖区内两个幼儿园进行协商,高积分用户可享受学费打折和免费延时服务。精心营造礼遇氛围,社区联合廊桥剧社,每半年在社区“五心驿站”举办积分制颁奖大会,精心撰写颁奖词,为积分达人颁发礼品,邀请积分达人分享心得,在全社区掀起和谐治理的热潮。
突出“多元共治”理念,赋能基层治理。注重党员模范、居民示范的联动,沿河社区党委下辖6个党支部,309名党员,社区党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新开设“积分银行”,鼓励党员向社区捐赠个人可兑换积分,由社区统筹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更多的爱心帮扶。“积分银行”的开设不仅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为全体居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党员的模范感召下,400余名热心居民主动向“积分银行”捐献积分,“和谐积分”的理念在全社区蔚然成风。注重单位共建到乡贤共治的激发,与共建单位签订同积分共和谐共建协议,针对性设立积分目标,为社区治理赋能。金星中央城小区由于二次供水设施及供水管网老化等原因,导致水压较低,高层住户用水困难。社区在与住建局的积分共建协议中,把解决难题作为积分目标,在住建局的协调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磋商下,最终成功解决了用水问题。今年1月,在业主委员会牵头下,小区居民自筹资金10万元,用于建设小区共享空间,服务“一老一小”,让小区治理更加精细。注重积分达人到治理能人的转化,社区通过在积分管理中发现热心公益的居民,组织他们主动担负起治理责任,牵头开展小区治理。沁园小区作为辖区内典型的老旧小区,设施老化,老年住户较多,物业管理不愿进驻,为解决小区治理难题,社区党委通过积分制精准识别热心公益的老党员、退休职工,组织他们成立业主委员会,制定自管公约、自管章程,实行居民自治,创建“红色小院”,在小区治理上成效显著,相关经验受到省委组织部等多个上级部门关注。
沿河社区还将社区居民的积分成功对接到桐城市“文都e家”社会治理平台中,为每位居民“赋码”。“积分码”集成身份识别、对接商户、福利计算等信息于一体,居民凭借“积分码”在全市指定的合作商户中可享受购物打折或免费享受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积分达人的身份认同感和荣誉感。自开展积分制以来,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的热情被有效激发,社区运用多种社会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由单一主体逐步转化为多元共治,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刘佳)